股票t+0 平台
"无陪护病房"并不是医疗行业的新概念,但却在 2024 年突然"火"了。
这一现象与医疗服务价格立项密切相关。去年 10 月底,国家医保局出台护理类立项指南(试行)和优化调整护理价格政策通知,在立项指南中单独设立"免陪照护服务"价格项目。政策发出后,一时间成为媒体舆论高地,各家医院管理者开始观望并考虑其可行性。
根据 2023 年卫生健康统计公报,我国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为 4 人,虽然高于全球平均水平,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。例如,日本 2022 年的这一数据已达到每千人 13.02 人。
护士资源相对不足的现状,催生了陪护服务。"三分治疗,七分护理",床旁照护虽然在医院中并非主流服务,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。
医院护工为患者清洁嘴部。本文供图 / 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
"用副业贴补主业"
国家医保局护理政策通知提到的"护理员",一般指的是医院护工,即负责床旁照护病人的工作人员。而公众常说的护理员则是做医辅工作的人,比如做配送、床单更换等工作。
"无陪护病房"概念也由来已久。2010 年以来,我国就开始推行"无陪护病房"建设,但其一般属于"医院三产"(除核心医疗服务外,涉及第三产业的服务或经营活动),并不是一把手工程,通常交给副院长分管或者患者服务中心管理。不过,在医院目前的运营压力下,部分院长、书记开始思考如何通过这一业务"创收"。
"这是个不错的事,且不需要医院多大投入,现在医院运营情况不好,甚至开始反过来用副业贴补主业",山东一家县医院院长苦笑表示,"可以建设试一试,目前医院经营状况不好,如果能多出点利润给几个医辅人员开支,那最好不过。"该院目前运营压力大,如何开源节流,是他主要考虑的事。
有的管理者认为,在沿海发达地区或大医院无陪护病房会推行得更顺利。河南某省级三甲医院一位主任说道:"无陪护在一些发达地区好推行些,但在一些经济不好的地方就不好发展,比如在河南,一般多是患者的家人去照顾,有亲情属性在,觉得自己家属照顾更放心。"
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周洪梅院长就表示,在县级医院推广无陪护,可能会因为患者经济条件有困难难以落实,但也应试行推广,毕竟一部分人会有需求。
"可以解放家属,长期培养出来的护工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,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,护工是对护士不足的有益补充,护工熟悉医院环境,陪检流程也会更快速顺利。"周洪梅还表示:"不好的方面在于增加患者经济负担,护工费用肯定得家属出,国家如果给予补助或者纳入医保,就会是一项很好的惠民政策。"
护工价格的考量
目前医院护工这项服务进医保还在探索中。根据先前政策,国家医保局将吸收地方探索经验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。在试点地区浙江安吉县,当地将无陪护病房护理费分三档按天收费:一对一服务 160 元 / 天、一对二服务 120 元 / 天、一对三服务 100 元 / 天。
近日,河北省医疗保障局、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《关于规范护理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》,提到实施免陪照护服务收费政策,"免陪照护服务"项目的省、市指导价格均为每日 100 元。
"用护工的大多是家里有些家底的,儿女在外工作实在不好请假来照顾,来医院请护工的多是这类家属。"北京中医医院一位护工服务经理表示,请护工费用分为两种情况,一种是一对一,24 小时是 260 元,一种是一对多,24 小时为 220 元。该院开展护工入驻已有十多年了,已是很成熟的项目,像一些经常住院的患者,来了之后直接就与护工主管联系,并点名要请哪位护工。
护工辅助患者做检查
"请护工的费用要符合当地收入水平,制定费用高了患者压力太大,制定低了护工又会感觉没有收获感,还要考虑整个管理成本与培训成本。"一位行业专家说道,有的医院还存在"黑护工",黑护工是指不受医院管理自己来医院拉患者做事的护工,这样的护工往往不如系统培训的护工专业,而且发生医疗事故后患者不好得到保障。
该专家表示:"建设无陪护病房,医院领导主要关注减少医疗事故发生、是否能为医院创收,而下面分管部门除了医疗事故外,也会考虑是否会增加其工作量,分管部门认为全权外包给第三方公司,日常出了问题找第三方公司负责,是最省心方便的。"
第三方公司全权管理负责,这样的做法在地市级医院及以上级别医院可以做到,但县市区医院一般撑不起来。比如湖北一家县医院,一天用工量往往保持在 20 个左右,其利润无法支持第三方公司入驻管理,这时候往往会和医院采取合作共建,公司会把服务理念辐射到医院,但不会长期安排员工入驻。
护工上岗培训证书缺乏全国统一认证标准
北京中医医院科室里做护工的师傅大多来自河南、河北、东北,还有一些来自西部省份。来自河南安阳市的护工张梅是其中一员,她今年 56 岁,30 多岁的儿子从部队转业下来在北京工作,常劝她不要再从事这份辛苦的工作。然而,张梅表示,相比家中的枯燥生活,护工这份工作让她感到很充实。
张梅的折叠床就摆在科室门后,日常工作中,她与患者一同住在病房。除了照顾患者的日常需求外,她还时常与患者聊聊天,增添些许生活的温暖和乐趣。若遇到病重的患者,张梅会格外细心,将患者的尿量、输液量和用药情况记录在小本上,以便医生查房时更清晰地了解患者的状况。
护工帮助长期住院患者剪发
护工群体一般由 40-60 岁的群体构成,在部分县区,60 岁以上有空闲时间的人也在做。说起护工这个词,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喂饭、推轮椅,或者端屎端尿等简单的工作,但实际并非如此。由于护工的工作内容涉及护理病人,这一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。
一位护工管理公司负责人表示,该公司为护工提供系统培训。从社交礼仪、七步洗手法等基础技能,到推轮椅、鼻饲操作、腹带使用,再到颈椎手术患者翻身、神经专科护理等专业技能。学习考试共分为初级、高级、外科、骨科、神经科五大类,护工需经过学习和考核,才能正式上岗。
"过不了考试,记不住服务标准就是不合格,不可以上岗。有经验的护工就相当于一名护士,在患者情况不好的时候能够及时去提醒医生和护士治疗。"该负责人表示。
该负责人讲到,护工上岗培训证书目前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,"目前尚无全国统一认证的护工上岗培训证书,用的证书普遍的是三种:行业协会颁发的,家政企业颁发的股票t+0 平台,以及医院护理部自行制定并颁发的。"他强调,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,无陪护病房就很难进行全国性推广。